2022-05-17 20:17:23
在残酷的竞技场上,象征着最高荣誉的永远金牌,但是并非只有金牌才会闪光。本世纪以来的中国男子游泳,随着张琳、孙杨的先后崛起,接连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取得金牌的突破,但是在上个世纪,一个现在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,却承载了中国男子游泳的希望。以现在的标准,奥运会两个第四名的成绩似乎并不起眼,但蒋丞稷26年前达到的高度,却是中国体坛无法被抹去的印记。
亚特兰大奥运获第四永载史册
出生于1975年的蒋丞稷,7岁时进入上海卢湾区少体校进行专业游泳训练,父亲蒋自强几乎把自己工作以外的所有心血都贯注在儿子身上,希望他可以在泳池内有一番作为。1988年,时任上海游泳队教练的林有锦慧眼识才,看中了身高臂长的蒋丞稷,将其召入队中。在上海市队训练的五年中,林有锦为蒋丞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不断地在技术上精雕细刻,促成了蒋丞稷日后的厚积薄发。
1994年,蒋丞稷在广岛亚运会上拿到1金1铜,100米蝶泳获得冠军,50米自由泳排名第三,他出色的技术和突出的爆发力,让他在短距离项目上具备了非常强的竞争力,不过中国男子游泳积弱已久,此前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,竟然只是沈坚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九,当时谁也不会相信,中国男子游泳的奥运突破,会在蒋丞稷身上实现,毕竟在外界看来,他的身上缺少天才选手的气质。
只有拼搏才会有出路,自认天赋不足的蒋丞稷,以勤能补拙的精神,一步步跨越横亘在面前的障碍。在奥运备战前的一年,蒋丞稷和教练三上高原强化训练,期间一次也没有回过家,训练强度之大,甚至手臂的肌肉结成了块,按摩师用手涅根本没用,只能上脚直接在上面踩,但是他却全无疼痛之感直接睡着了,可见手臂僵化的程度。
26年前,当时21岁的蒋丞稷已经被队里的小队员称为“老蒋”,不过他很满意这个称呼,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横扫一切的“霸气”。对于亚特兰大奥运会,其实蒋丞稷并没有奢望得过多,“我当时就想,一定要进入前八,毕竟亚洲还从来没有男子游泳选手进过决赛。”不过正是这个决定,让他到后来很多年想起这件事,还是有丝丝的不甘。
蒋丞稷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,获得50米自由泳和100米蝶泳两个项目的参赛资格,出人意料地是,两项预赛他就游出了高水准,双双打破亚洲纪录,并成功闯进决赛。“回到运动员村后,我就和教练讨论,既然赛前目标已经完成了,那决赛的策略,就拼掉一个算一个吧,看看能拼掉几个。”结果,蒋丞稷在决赛中两次获得第四,又将预赛自己创造的亚洲纪录双双再次打破,换句话说,蒋丞稷不但完成了亚洲男子游泳选手进入奥运会决赛的历史突破,还四次打破亚洲纪录。
后来,蒋丞稷的第四,被大家称为“铁牌”,说遗憾其实还是有些遗憾,“奥运会回来后和教练总结过,其实已经发挥出最好水平了,训练也都从来没有到达过这个高度,不应该有遗憾,不过当时是做好了冲前八的心理准备,没做好拿奖牌的准备,没有更多的想法,其实都已经是极限发挥了,再调整一下节奏,上领奖台还是有希望的。”
悉尼奥运复出九运会完美收官
或许正是这样的遗憾,让蒋丞稷经历了退出又回归的过程。1999年4月,蒋丞稷甲肝、乙肝和戊肝“三肝”齐发,在不少人看来,蒋丞稷已经荣誉满身,见好就收退役才是正路,但令人惊讶的是,三个月后蒋丞稷就回到了泳池边,开始恢复性训练,将目标瞄准了悉尼奥运会。当时,中国游泳正处在低潮期,蒋丞稷觉得自己有责任出山再拼一把,“急流勇退不符合我的性格,还是想把奖牌拿回来。”
可惜,蒋丞稷在悉尼的复出,并没有收获很好的结果,他甚至连决赛都没能游进去。“其实我练得还不错,状态也比1996年时好,但在最后一堂训练课,我换了个教练,他对我不熟悉,想尝试一下新手段,结果给自己连坏了。“最后的比赛成绩,让蒋丞稷和教练都很不满意。那个阶段,蒋丞稷非常难熬,自己得了肝炎,悉尼奥运惨败,再加上培养自己多年的父亲去世,几乎没有一件顺心的事情,“刺激确实比较大,但到了这个份上,就没有太后悔了,参加悉尼奥运会至少完成了梦想”。
蒋丞稷是个有理想和责任心的人,所以为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和上海队的荣誉,在2001年时又奋斗了一次。当年的九运会,好多人都在说蒋丞稷已经游不动了,一蹶不振,因为在九运会50米自由泳预赛时,他只游出了并列第三的成绩,自己甚至都打了退堂鼓。不过当听到对自己的质疑声后,当时已经26岁的蒋丞稷偏偏不信邪,深受刺激的他反倒被激发出状态。
“他们说蒋丞稷再也游不到23秒了,我真的被激怒了,我发誓,一定要在九运会决赛中拿块金牌,而且要游进23秒。”到九运会时,蒋丞稷尽管预赛没比好,但将决赛作为生涯最后一战的他,拼出了最后的能量,游出22秒56的近三年来的个人最好成绩,以一枚50米自由泳的全运会金牌,为自己的游泳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。
华丽转身为上海体育发展做贡献
九运会后,蒋丞稷正式退役。在离开泳池前,蒋丞稷就已经在交通大学念书,取得了科技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文凭,退役后还前往美国康斯威辛大学,学习体育管理专业,为今后做管理工作进行准备。蒋丞稷先后在上海市体育局团委、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、上海市体育俱乐部等担任行政工作,为中国游泳挖掘下一代苗子。
“以前做运动员时,只需要管好自己,按照教练的要求去执行就好。做了行政管理后,需要去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事务,所以遇到问题时要站得更高些,想得更远些,看得更开些。”身为管理者的蒋丞稷,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和以前不同了,在市体育系统的各类推广和普及活动中,经常能看到他在现场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身影,完成了身份上的转换。
到了2013年,蒋丞稷又回到了熟悉的泳道,出任上海游泳运动中心主任一职。优秀运动员“重回赛场”,是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,“因为自己非常了解游泳这个项目,所以和运动员、教练员沟通起来应该会更有默契吧,也更能设身处地开战工作。”做运动员时,蒋丞稷就非常努力,身份的变化也没有让他的性格有任何的变化,“运动员生涯带给我的最大帮助,就是学会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,都要不断积累和努力。作为体育工作者,要有这样的一份情结在,希望能够把经验和想法带到工作中,与更多人分享,为上海的体育事业出自己的一份力。”
或许,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记得26年前蒋丞稷的丰功伟绩,而早已褪下运动员光环的他,也不是很在乎这些曾经的荣耀。如今46岁的蒋丞稷,脚踏实地的为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,“我还是想进一步地去学习和积累,努力做好每一件事,让每一天都不留遗憾。”
三月份以来,上海的防疫形势异常严峻,身为上海的一份子,蒋丞稷主动承担起了志愿者的服务工作。但不走运的是,蒋丞稷在搬运重物时不慎受伤。蒋丞稷曾经代表了中国男子游泳一个时代,时至今日,他勇往直前的拚博精神,一直激励着大家。在这里,我们祝他早日康复。